这位老师对高级职称评审存在的最大弊端说得最透彻,会有改变吗?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也一直都是老师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之一,热议的焦点又主要集中在高级职称上,因为高级职称不仅条件苛刻名额有限而且岗位工资会比中级职称岗位工资要高出许多,因而评聘上高级职称就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教师原本就不高的工资待遇。正因为事关教师工资待遇的大幅度提升,高级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才受到了老师们强烈的抱怨。只要有关高级职称的文章被发布,就会有很多老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很多不同的意见,而且几乎都是陈述高级职称评审所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方方面面,但有些问题的存在却似乎又能找出其存在的“理由”。比如说,条件苛刻名额有限可以解释为高级职称因为珍贵而稀缺,不可能是普惠型福利;同工不同酬可以解释为高级职称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岗位工资标准;高级职称岗位工资拉大了教师间的工资差距可以解释为这是评聘上高级职称之后的正常结果;所需材料造假盛行可以解释为材料之多条件之高不得不为之。考核加分细则偏向于学校行政领导可以解释为学校行政领导自身具有的先天独特的优势;拉帮结派式的民主测评可以解释为深谙人情世故和具有强劲的社交活动能力;很多教师因为无缘高级职称而失去了原有的教学积极性可以解释为自己的教育初心因自己不恰当的职称观而改变了等等诸如此类的。但有位老师的评论算是对高级职称评审存在的最大弊端说得最透彻(如上图所示):干同样的工作,工龄相同,收入相差千元一月,而人家教学能力还比你差很多。虽然高级职称最低档7档的工资只比中级职称最低档10档的工资高出700元左右,但把与职称挂钩的其他收入算在一起还真能每月高出千元呢。做同样的工作,工龄相同,高级教师工资每月比中级教师工资高出千元而教学能力却比中级教师差很多,这是高级职称评审中存在的最大弊端,也是最难让人为这个弊端找出合适的“理由”,更是与职称体现教师的能力水平的本意背道而驰,如果是个例倒还说得过去,如果是普遍现象那就让人无话可说了,你觉得呢?虽然有《教师法修订草案》所明确的通过评审等方式竞争性获得以及人社部所强调的注重评价原创性贡献、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职称评审尤其是高级职称评审跟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和水平等关键性因素严重脱节,最终导致职称级别高低与教学水平高低无太多关联。因为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包括材料造假、证书失真、人情路线、暗箱操作等等不正之风,这种原本是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性获得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另类竞争性获得,最后使得很多不具备高级职称评审必备条件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的、甚至少带课或不带课的老师也能评上高级职称。这种不正常的也是与职称制度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的状况严重干扰和妨碍了大多数符合参评条件但不屑于走人情路线而且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很高业绩很好的一线教师职称晋升的机遇,损害了职称评审的权威性,正如人社部所强调的,要严肃处理职称评审中“说情打招呼”“圈子评审”等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职称评审环境。那么,真的会有改变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新闻
肖建山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一个国企高管不堪的人生末路
下一篇:不到10万有合资紧凑型SUV,逍客、途岳、锋兰达,谁更值得买?